一:“金黃牡丹”的傳說
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邊,有座點蒼山。在這深山之中,生長著一種世界著名的金黃牡丹,色如黃金,形似元寶,非常惹人喜歡。據當地的白族兄弟講,它是由金子變成的。
元朝末年,山中常鬧土匪。一位當地的白族老漢以賣柴為生,一天進山砍柴遭土匪綁架,并限其家人三日之內,帶上黃金百兩,進山來贖。
老漢家中只有一個相依為命的獨生女阿青,她聞訊后十分傷心,家中貧寒如洗,哪有金銀?異常聰穎的她轉念一想,有了主意。
第三天,她只身帶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塊和一把利劍上山。她把金色的石塊拋在地上,土匪們蜂擁來搶,她乘機一劍殺了土匪頭目,其余人頓作鳥獸散。阿青救出了父親。后來,就在她拋“金“之地,長出了金黃牡丹。
二:“紫斑牡丹”的傳說
明末,有位清貧之士,學識淵博,且擅長琴棋書畫,只因看破“紅塵“,隱居于太白山白云寺,易壽在寺院中閑暇之時,幾乎都用來研墨作畫。
他尤善畫牡丹,所作之畫,細膩逼真,宛若天成。凡觀者,無不拍手叫絕,求畫者絡繹不絕。
一年春日,谷雨前后,牡丹爭相競開,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拜佛觀花。這日午后,易壽正在院中對著牡丹作畫,遠處有幾個莊丁打扮的人,簇擁一位富貴之相的“胖子“。大搖大擺向這邊走來。
走到近處,方看清是當地有名惡霸,他走到易壽跟前,見其一手好畫,垂涎三尺,便唆使莊丁上前索取。易壽當下拒絕。
惡霸惱羞成怒,硬逼其交畫一幅,易壽將畫撕爛,將毛筆投入硯臺中,憤然而去。惡霸只得悻悻而去。
誰知,從那硯臺內濺出的筆墨,正好落在附近幾棵牡丹的花瓣上,又順著花瓣流至花瓣基部,凝結成塊塊紫斑。以后,每年花開時節,人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,于是稱其為“紫斑牡丹”。
三:“枯枝牡丹”的傳說
北宋末年,金兵入侵中原,有位姓卞的將軍率部途經洛陽,時令正值隆冬季節,滿眼凄涼景象。
將軍急欲催馬征程,馬鞭折斷,便順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,打馬向東而去。幾經轉戰,一天他率部來到便倉鎮,將軍下馬,環顧四周,將權作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,令所部在此安營扎寨。
翌年的春天,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,展出了新葉,隨著谷雨過后,又開出了鮮艷美麗的花朵。
當地百姓聞得此事,紛紛趕來觀花燒香。經藥農辨認,方知是一株牡丹。并將此牡丹呼稱為"枯枝牡丹"。
四:“豆綠”牡丹的傳說
相傳,菏澤有個青年花農,做夢都想著能把“花魁”的金匾掛在自己的門口。百花仙子告訴他,你如果真有志氣,就要到黃河灘上取土,到東海汲水,花魁才能屬于你。說完,從頭發上撥下碧玉丟在地上,那玉綠光一閃,就不見了。青年花農跋山涉水,歷經磨難,終于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綠牡丹,奪得了“花魁”金匾。這樣,豆綠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。